水性樹脂複配比對薄膜柔版表印水性油墨配方優化

SEATON
2025-10-21

水性樹脂複配比是薄膜柔版表印水性油墨配方優化的核心環節,需綜合考慮樹脂性能互補、乾燥速度、附著力、印刷適性及環保要求。以下是系統性優化策略:

一、複配樹脂選擇與功能定位

主樹脂(佔比60-80%)

丙烯酸樹脂:提供基礎附著力、快乾性,選擇低黏度、高固含的水性丙烯酸乳液(如苯丙、純丙),Tg控制在20-40℃(平衡柔韌性與乾燥速度)。

關鍵參數:粒徑<100nm(提升成膜緻密性),羧基含量(影響與基材的氫鍵作用)。

輔助樹脂(佔比20-40%)

聚氨酯分散體(PUD):提升柔韌性、耐磨性(針對PE/PP薄膜),改善低溫成膜性(Tg可低至-10℃);

環氧改性丙烯酸樹脂:增強對極性基材(如PET、PVC)的附著力,提升耐化學性;

有機矽改性樹脂:降低表面能,提升抗粘連性和滑爽性(適用於高速印刷)。

複配比例建議

通用薄膜(PE/PP):丙烯酸樹脂70% + 聚氨酯30%;

高極性基材(PET):丙烯酸60% + 環氧改性丙烯酸20% + 有機矽樹脂20%;

高耐磨需求:丙烯酸50% + 聚氨酯40% + 蠟乳液10%。


二、溶劑體系設計

溶劑複配原則

快乾溶劑:乙醇、異丙醇(佔比50-70%),加速揮發,減少印刷網點擴散;

慢乾溶劑:丙二醇甲醚(PM)、二丙二醇丁醚(DPnB)(佔比20-30%),延長開放時間,避免堵版;

水:佔比10-20%,調節黏度,環保性優化。

典型溶劑配方

乙醇60% + PM 25% + 水15%(適用於高速印刷機);

異丙醇50% + DPnB 30% + 水20%(適用於高精度網點印刷)。


三、關鍵添加劑優化

潤濕分散劑

添加量0.5-1.5%,選擇低動態表面張力型(如BYK-345、TEGO Wet 270),確保油墨在低表面能薄膜(PE/PP)上鋪展。

消泡劑

非矽類(如礦物油基TEGO Foamex 810)佔比0.1-0.3%,避免影響附著力。

流平劑

聚醚改性矽氧烷(如BYK-331)0.1-0.5%,改善印刷流平性,減少橘皮。

附著力促進劑

磷酸酯類(如ADP)1-3%或矽烷偶聯劑(KH-550)0.5-1%,針對非極性基材化學錨定。

增稠劑

締合型聚氨酯(如RM-2020)0.2-0.8%,調節黏度至20-30s(塗4杯),適應柔版印刷機需求。


四、工藝參數匹配

基材預處理

PE/PP薄膜電暈處理達38-42mN/m,PET達45-50mN/m;

火焰處理(針對厚膜PP)停留時間<0.1s,避免熱變形。

乾燥條件

分段乾燥:紅外預烘(60-80℃,1-2min)→熱風固化(80-100℃,3-5min);

風速控制:2-4m/s,避免表面結皮導致內部溶劑殘留。


五、性能測試與驗證

印刷適性

黏度:20-30s(塗4杯,25℃);

初乾性:10-15μm/30s(GB/T 13217.5);

耐磨性:≥500次(橡皮擦法,500g載荷)。

附著力

劃格法(ASTM D3359):≥4B(PE/PP)、5B(PET);

膠帶剝離法:無油墨轉移。

環保性

VOC含量:≤5%(GB/T 23986-2009);

重金屬:符合EN 71-3標準。


六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
問題:印刷網點模糊

原因:溶劑揮發過慢或樹脂黏度過低;

對策:提高快乾溶劑比例(乙醇→異丙醇),或添加0.2%氣相二氧化矽增稠。

問題:薄膜收縮起皺

原因:乾燥溫度過高或樹脂Tg不匹配;

對策:降低固化溫度至70℃,改用低Tg聚氨酯複配。

問題:油墨儲存分層

原因:樹脂相容性差或pH不穩定;

對策:調整pH至8-9(氨水調節),加入0.5%締合型增稠劑穩定體系。


七、配方優化案例

目標:PE薄膜柔版表印油墨(高附著力、快乾)

樹脂複配:苯丙乳液70% + 脂肪族聚氨酯20% + 有機矽樹脂10%;

溶劑:異丙醇55% + PM 25% + 水20%;

添加劑:BYK-345 1% + KH-550 0.8% + RM-2020 0.3%;

性能:附著力4B,表乾時間30s,耐磨600次,VOC 3.8%。

通過精準調控樹脂複配比、溶劑梯度和功能添加劑,可實現薄膜柔版表印油墨的高效印刷適性、環保性與成本平衡。建議結合具體基材和設備參數,通過正交試驗法優化關鍵組分比例。

分享
下一篇:這是最後一篇
上一篇: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