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性印刷和油性印刷的核心区别源于所使用的油墨类型不同(水性油墨 vs 油性油墨),进而导致两者在环保性、干燥原理、适用场景、印刷效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从核心定义、关键区别、适用场景等维度详细对比:
● 水性印刷:使用水性油墨的印刷工艺。水性油墨以水为主要溶剂(占比50%以上),配合水溶性树脂、颜料、助剂(如消泡剂、流平剂)组成,几乎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(VOCs)。
● 油性印刷:使用油性油墨的印刷工艺。油性油墨以有机溶剂为主要溶剂(如甲苯、乙酸乙酯、酒精等),配合溶剂型树脂、颜料、助剂组成,依赖有机溶剂的挥发实现干燥。
| 对比维度 | 水性印刷(水性油墨) | 油性印刷(油性油墨) |
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环保性 | 优势显著:以水为溶剂,VOCs(挥发性有机物)排放极低,无刺激性气味,对操作人员和环境友好,符合环保法规(如食品包装、儿童用品要求)。 | 劣势明显:有机溶剂(如甲苯、二甲苯)挥发会产生大量VOCs,污染空气,气味刺鼻,长期接触可能危害健康,需配套废气处理设备。 |
| 干燥原理 | 主要通过水分蒸发 + 树脂氧化/固化干燥,干燥速度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(高湿度环境需烘干设备辅助)。 | 主要通过有机溶剂快速挥发干燥,干燥速度快(尤其在通风条件下),受温湿度影响较小。 |
| 附着力表现 | 对表面张力高的承印物(如纸张、纸板、经过电晕处理的塑料)附着力好;对非极性材料(如未处理的PE、PP塑料)附着力较弱,需预处理(如电晕、涂底胶)。 | 有机溶剂可轻微溶解非极性承印物表面,对塑料(PE、PP、PET)、金属、玻璃、皮革等低表面张力材料附着力更强,无需复杂预处理。 |
| 适用承印物 | 纸张、纸板、牛皮纸、瓦楞纸箱、部分经过处理的塑料薄膜(如食品级复合膜)、纺织品等。 | 塑料薄膜(如塑料袋、包装膜)、金属箔、玻璃、陶瓷、皮革、木材、户外广告材料(如灯箱布)等。 |
| 印刷效果 | 墨层较薄,色彩鲜艳度中等,光泽柔和(可通过助剂调节光泽),适合表现自然、柔和的色调;水墨干燥后无残留气味。 | 墨层较厚,色彩饱和度高、鲜艳度强,光泽度高(可实现高亮光效果),立体感更强;部分油性油墨干燥后可能残留轻微溶剂气味。 |
| 耐候性与耐久性 | 耐水、耐摩擦性中等(需通过助剂提升),长期户外暴露易受雨水、紫外线影响(褪色或失光),更适合室内场景。 | 耐水、耐摩擦、耐化学性强,户外耐候性好(抗紫外线、耐高低温),适合长期户外使用(如户外广告、工业部件标识)。 |
| 成本与设备 | 水性油墨原材料成本稍高,但环保处理成本低(无需高额废气处理设备);印刷设备需防腐蚀设计(因水易生锈)。 | 油性油墨原材料成本较低,但需配套VOCs收集处理设备(如活性炭吸附、催化燃烧),长期环保成本高;设备对耐溶剂性要求高。 |
| 安全性 | 油墨不易燃、不爆炸,储存和运输更安全;印刷后承印物无溶剂残留风险,适合食品、药品等直接接触类包装。 | 有机溶剂易燃、易挥发,储存和运输需防火防爆;印刷后可能残留微量溶剂,不适合直接接触食品/药品的包装(需特殊合规油墨)。 |
● 水性印刷:
食品包装(如饼干盒、牛奶盒)、书籍报刊、纸箱/瓦楞纸包装、儿童玩具包装、环保纸袋、纺织品印花(如水洗标)等对环保和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● 油性印刷:
塑料软包装(如零食袋、饮料瓶标签)、户外广告海报、灯箱布、金属标牌、玻璃器皿印花、皮革制品、工业部件标识(如电子元件外壳)等对附着力、耐候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● 若优先考虑环保、安全、低气味(如食品/儿童用品包装),或承印物为纸张/纸板,选水性印刷。
● 若需强附着力、高光泽、耐候性(如塑料/金属印刷、户外场景),或追求高色彩饱和度,选油性印刷。
随着环保政策趋严,水性印刷在包装、纸品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,但油性印刷在特殊材质和高性能需求场景中仍不可替代。实际选择需结合承印物材质、环保要求、成本预算和印刷效果综合判断。
(本文仅供参考,若有技术问题,可咨询在线工程师)